返回首页

智慧城市品牌

175 2023-11-12 15:35 admin   手机版

一、智慧城市品牌

在当今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智慧城市品牌的崛起,各大企业纷纷进军这一领域,争相打造自己的智慧城市品牌。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品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智慧城市品牌。

智慧城市品牌的重要性

智慧城市品牌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一个强大的智慧城市品牌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当人们听到一个城市拥有智慧城市品牌时,他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这个城市在科技、创新和发展方面的优势。这种形象的建立将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发展潜力。

其次,智慧城市品牌可以提高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引入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如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和公共服务优化等,居民能够享受更加便捷、舒适和高效的城市生活。这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智慧城市品牌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城市竞争的加剧,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智慧城市品牌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有助于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打造一个成功的智慧城市品牌

要想打造一个成功的智慧城市品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技术创新: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因此打造一个成功的智慧城市品牌必须拥有领先的技术实力。城市需要不断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并应用到城市管理和服务中。这将使城市在智慧城市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品牌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公众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广大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城市管理者需要倾听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并将其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决策中。通过公众参与,居民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智慧城市的好处,并对品牌有更强的认同感。
  3. 合作共赢:打造一个成功的智慧城市品牌需要各方的合作共赢。城市管理者、企业和居民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智慧城市品牌的打造提供有力支持。
  4. 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品牌的打造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还需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包括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品牌将更受社会和投资者的认可和青睐。

总之,智慧城市品牌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通过打造一个成功的智慧城市品牌,城市能够提高知名度、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并在全球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打造智慧城市品牌需要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的前提下,智慧城市品牌才能取得长期的成功。

二、智慧城市,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市民的生活质量的城市。

其主要特点包括信息化、智能化、动态化和人性化。

在智慧城市中,各个领域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合作互助,市民可以享受更加便利、高效和舒适的公共服务。

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除了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便利和效率外,智慧城市还可以优化城市的环境、交通、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智慧化的社会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各个领域的积极参与和协同发展也是关键。

三、智慧城市概念: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四、智慧城市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发展与未来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数据,城市中的各种感知设备和传感器不断采集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处理,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这些数据涵盖了城市的交通、能源、环境、治安、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可以帮助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环境保护策略等。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设施,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精细调控和路况的实时监测。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智能停车管理、智能公交调度等手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可以根据历史交通数据预测拥堵情况,并提前采取措施来减少拥堵。

智慧能源是智慧城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智能电网、智能供热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能源的精细管理和调控。智慧能源系统可以监测能源的使用情况,根据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例如,在能源需求较低的时段采取分时段电价,鼓励居民在低峰时段使用电力,从而平衡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慧环境是对城市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垃圾分类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通过感知设备和传感器的布置,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环境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调整。例如,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候,可以自动控制交通信号灯,减少车辆的通行量,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程度。

智慧城市对于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便利。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实现智能家居的管理和安全监控。智慧医疗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监测等手段,为居民提供更方便、高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首先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在智慧城市中被采集和使用,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的统一性和互操作性。智慧城市涉及到众多领域和行业,各个系统之间需要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但目前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系统不互通的问题。

总体来说,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方向,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运行效率。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五、新型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新型智慧城市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其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重于技术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市民感知度较差。

六、什么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和处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 类信息,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时对城市运营管理中的各类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决策支持,优化城市资源调度,提升城 市运行效率,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合在一起,将城市信息化推向更高阶段。它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和智能融合的应用。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有专家指出,伴随着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理念的广泛普及,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内容上来说,智慧城市包含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其中与百姓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智慧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电网、物流、医疗、食品系统、药品系统、环保、水资源管理、气象、企业、银行、政府、家庭、社区、学校、建筑、楼宇、油田、农业等诸多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可以想见。

智慧城市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等等,实现数字化,才能谈智慧化的问题。从服务性来说,城市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的数字化最为关键;第二阶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阶段,将不同领域的城市基础服务信息实现互联和互通,借以形成泛在的城市服务;第三阶段是智慧城市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城市服务。

七、智慧城市和智慧水务差别?

智慧水务属于智慧城市一部分。智慧水务只涉及城市给排水。智慧城市涉及市容市貌,软件等。

八、智慧城市|什么是智慧城管?

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城市在盛行

一年来,“数字”翅膀给美好中国带来许多可能,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一场数字变革正在神州大地上激荡。

400个数字经济重大项目,3000亿元总投资,其中20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已建成运营。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截至去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约占GDP的1/3。”杨小伟说。

一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达到59万台,工业APP平均1500多个,注册户数平均超过50万,2018年平台相关业务收入平均约为5亿元。

一年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新时代孕育新产业,新产业澎湃新动能

数字经济,助力国内大市场形成。2018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4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扩展就业新空间。数字经济下,新模式新业态孕育而生,带动配套服务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机会。

数字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显示,有92.9%的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后利润率得到提升;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相关企业实现研发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10%,实现节能减排10%。

“我们可以看到,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作用持续提升,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说。

智慧社会让你我的生活更便捷

“靠面子”就能寄快递!今年4月,菜鸟驿站推出刷脸寄件,提前在线上发出寄件需求,到站授权后刷脸,实名认证,寄出快递,秒级响应。

凭脸就能取钱!日前,可以刷脸取款的ATM机悄然出现,摄像头精确计算瞳距、五官比例,有效防御照片、换脸视频、翻拍、面具攻击等风险,保证不会认错主人。

九、城乡规划怎么转型智慧智慧城市?

已经开始城乡规划的学习了,最好是立足城乡规划的专业基础,补充智慧城市、CIM、BIM、数字孪生等相关知识,把跨学科作为自己的优势,否则面对纯CS出身的科班生没有核心竞争力。

以下面这篇纯规划领域书籍的阅读为例,可以不断思考规划建设与数字技术可以结合的点,而这样深入行业的思考,计算机背景的同学很难做到。

《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绿色城区开发设计指南)》是一本关于针对绿色生态城区、综合复杂区域规划设计方法的介绍与工作指南,其中重点是对于“规划设计总控”概念的介绍。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感受到,面对城市复杂系统,尤其是区域整体开发这样的复杂工作,CIM及其他数字化技术有诸多参与工作、“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赋能的机会。

一、写作背景

本书由华东总院城市设计中心(现城市空间规划院)查君博士担任主编,编委会委员包括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张俊、华东总院城市设计中心田逸飞、信汇、张绍华。首版发行于2019年3月,同一时间另一本由上海院李定牵头的关于设计总控的专著《区域整体开发的设计总控》仍在编写中,并于一年多以后方才问世。与此同时,围绕“总控”概念的规划设计落地管控实践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2011年开始介入、2015年基本竣工的世博滨江B片区是设计总控实践的早期案例,其后本书涉及的上海桃浦创智城、上海宝山新顾城、上海三林滨江南片区以及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世博公园等项目逐渐开展,这些一边探索创新机制一边解决实际问题的总控实践为本书的写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21年7月12日,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印发《关于开展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上海市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管理工作规则(试行)》,标志着上海市正式从政府层面确立了对于总控工作的鼓励和相关工作指导。同时,类似“总控”或“规划实施平台”的规划落地管控工作机制在各地均有尝试,如深圳的“总师制”。

二、内容概要

本书将后期建设管理的理念提前至规划设计阶段,提出了“规划设计总控”的概念,并同时从法定规划优化、专项规划整合、开发建设导则、管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这五个方面,构建区域开发全流程的操作模式和实施框架。

第一章介绍了区域开发和绿色城区建设的背景。第二章展开绿色城区开发建设趋势与阻力。并对规划系统缺陷及其成因进行解读。第三章是本书核心,介绍了绿色城区开发建设模式与对策,着重阐释了“规划设计总控”概念。提出了规划设计总控的“七大原则”:1)多专项整合;2)多利益协调;3)多维度统筹;4)全过程参与;5)动态化调整;6)综合化咨询;7)多部门协作。解释了总控“五步走”实施模式:1)管控简化及设计协调——现状优化;2)专项梳理及规划整合——空间层面;3)开发控制及建设落实——时间层面;4)管控流程及机制建立——体制机制;5)技术平台及智慧运营——技术手段。后续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展开了“五步走”模式的具体内容。最后一章介绍了上海桃浦创智城、上海宝山新顾城、上海三林滨江南片区三个案例。

三、读后感:CIM赋能总控的若干设想

接下来,按照阅读顺序,记录一下阅读过程中,对于CIM赋能总控以及规划设计到建设落地的一些想法。

1、技术手段和数字智能的引入,是未来规划设计的头号趋势

在本书1.1.3行业发展章节中,提出未来规划设计会更多关注四个方面:技术手段和数字智能、公共政策和规划管理、空间质量和建设品质、以人为本和关注各方利益。其中后三个可以说在规划学科领域已经有较长时间的讨论,但是数字技术的引入,短板非常明显,可提升空间相对最大

2、CIM对审批流程高效化的辅助

2.2中观层面规划设计趋势中,提到“审批流程高效化”是趋势之一。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本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办法》,针对工业项目、小型项目、其他社会投资项目,政府审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个、35个、48个工作日,相比于原先105个工作日大幅缩短。

关于审批的信息系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普及,现阶段的主要作用是是解决工作流程的线上化,CIM基于自身丰富的城市基础信息和规划法规、规范知识图谱,可以进一步辅助审批的核心决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3、控规的三维化

2.3.2.1提到传统控规控制内容强调平面控制,缺乏三维空间引导。目前的控规确实主要是采用二维平面的形式,限定一些红线、退界、布局范围等。未来是否可以结合CIM的三维特性,让红线的“面”变成红区的“体”,在三维空间对建筑形体进行更准确的引导,这样功能混合、立体城市也能进一步在有约束的情况下也获得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像现在因为主要是二维管控,所以就简单化一刀砍死,共享、混合、立体都无从谈起。

4、CIM的城市级碰撞检查辅助专项规划整合

2.4.1提到规划系统缺陷的成因之一是技术上,开发建设相关规划需要整合,但相关技术手段与方法仍然缺乏。不同规划之间往往存在“规划打架”,但是却不易觉察。这非常类似建筑中各专业存在碰撞的问题吗,建筑是用BIM解决,城区则可以用CIM进行城市级的碰撞。难点应该是一些规划要素比较难语义化,需要懂规划的一起完成数字化转译。

5、CIM提供公众参与的可视化平台

3.1.4.2在介绍法国规划体系的时候,提到基于城市设计平台,给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可以相互理解和充分协商的可视化平台。数字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消除信息壁垒、完成信息共享,而数字孪生可视化则可以大大降低沟通的难度。在未来规划逐渐走向存量市场,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逐渐成为规划市场的主流,相信这种以公众参与为目的的CIM可视化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

6、CIM平台对规划实施整体过程的管理支持

3.2.3提到了规划实施的智慧运维,需要借助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实现规划要求提核、规划建筑审查、设计方案比选、智能实施监测。目前这些功能在技术难度上已经具备了一定可实现性,但是在真正的规划实施工作中,这样一个平台常常被抛在一边。原因是多方面的,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一方面要推动技术研发,做出更适合规划总控团队的平台工具,减轻他们的使用门槛,充分体现平台对于提升效率、信息存储连续性、信息提取便捷性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推动对工作机制的变革,把数字平台真正结合到总控工作流中。

7、CIM平台的使用对象应当包含总控团队

在实践项目中,CIM平台的购买方通常是建设单位,在区域开发中就是一级开发商。我们对于使用主体有过很多讨论,也曾因为出资方是一级开发商而把用户定义成一级开发商。但是,本书3.5.1中D谈到,技术管理平台应以总控单位为主体,而考虑到一级开发商委任总控团队的原因就是因为开发商本身人力不足,所以赋能总控的CIM平台即使不是以总控团队为单一用户,也应将其列为主要用户

8、CIM辅助智能审批

在4.3.3.2展示了附加图则的管控要素,包括建筑高度、屋顶形式、建筑材质、建筑控制线、机动车出入口、公共停车位等等,粗略划分了一下,有一半管控要素利用数字工具进行自动审查应该是技术可行的,其他不可行的要素主要是一些有主观判断或不好转译的,也可以借助可视化能力,辅助审批决策。

9、仿真模拟辅助专项要素的矛盾梳理及解决方案

5.8谈到很多专项要素的矛盾和解决,其中一些明显可以通过GIS引擎自带的分析能力或者BIM碰撞得到辅助。例如加油站选址距离保护建筑过近,可以借助GIS对于两个要素的距离进行判别。还有共享单车与交通空间的矛盾、地下空间的碰撞,与此类似的很多空间冲突都可以利用工具辅助。其他还有诸如电力专项、排水专项等,可以通过简单的模拟和设置规则进行辅助判断。

10、CIM可视化平台有利于阅读和使用“区域总图”

5.9.2提到总控的一个关键成果是一张区域总图,在规划实施平台政策中也强调地区总图这一关键技术成果。大总图其实就是涵盖了道路交通、竖向规划、给排水等等专业的内容,可能有十几类内容,也即十几个大类的图层。这些内容如果能转译到CIM可视化平台中,肯定比纸质图纸好阅读,也会比CAD图纸好理解,而且还有三维整体集成的优势,对于总图这一关键成果的使用效率会有较大提升。

11、AI辅助建设实施验证

6.3提到了总控团队在编制完管控文件后,需要做建筑验证,即“以街坊为最小验证单位进行方案布局,一般达到建筑标准层基本柱网布局深度,对建筑内部功能及外立面形态不作要求,主要目的是将建设实施阶段可能遇到的实施性问题前置化研究,以最大程度节省解决相应问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说白了,就是编制完了管控规则,要自己先强排试试规则有没有问题。这里的强排不追求美观和创新,主要是为了暴露问题,这样的场景非常适合引入AI自动生成方案,暴力排雷


相关回答:

阿里智慧建筑、腾讯智慧城市,建筑工程行业人员如何参与?

我是 @言之,前建筑师、城市设计师,现智慧城市产品经理。

关注我,关注数字化转型中的城市与建筑。

十、智慧城市都包含哪些领域?什么是智慧城市?

数字经济时代,智慧城市在盛行

一年来,“数字”翅膀给美好中国带来许多可能,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一场数字变革正在神州大地上激荡。

400个数字经济重大项目,3000亿元总投资,其中20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已建成运营。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截至去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约占GDP的1/3。”杨小伟说。

一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达到59万台,工业APP平均1500多个,注册户数平均超过50万,2018年平台相关业务收入平均约为5亿元。

一年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新时代孕育新产业,新产业澎湃新动能

数字经济,助力国内大市场形成。2018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4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扩展就业新空间。数字经济下,新模式新业态孕育而生,带动配套服务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机会。

数字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显示,有92.9%的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后利润率得到提升;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相关企业实现研发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10%,实现节能减排10%。

“我们可以看到,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作用持续提升,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说。

智慧社会让你我的生活更便捷

“靠面子”就能寄快递!今年4月,菜鸟驿站推出刷脸寄件,提前在线上发出寄件需求,到站授权后刷脸,实名认证,寄出快递,秒级响应。

凭脸就能取钱!日前,可以刷脸取款的ATM机悄然出现,摄像头精确计算瞳距、五官比例,有效防御照片、换脸视频、翻拍、面具攻击等风险,保证不会认错主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香港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