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数据库关系分解理论(在关系数据库中,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

来源:www.xuniwu.cn   时间:2022-12-21 18:14   点击:1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在关系数据库中,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

1. 数据结构简单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模型是一些表格的框架,实体通过关系的属性(即表格的栏目)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表格中的公共属性(可以不同属性名,但必须同域)表示。结构非常简单,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一看就明白。

2. 查询与处理方便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操作较非关系模型方便,它的一次操作不只是一个元组,而可以是一个元组集合。特别在高级语言的条件语句配合下,一次可操作所有满足条件的记录。

3. 数据独立性很高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可以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位置,而只须给出数据所在的表、属性等有关数据自身的特性即可,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 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不同,关系模型一开始便注重理论研究。在数据库领域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关系系统的研究日趋完善。

关系模式的缺点:

关系模型和格式化模型不同,它是简历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无论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结果也是关系(即表)。所以其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2. 数据库关系模式分解例题

关系数据库是若干个表的集合,它由一个或多个关系模式定义。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单一,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在用户看来,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等查询操作,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两大部分。

3. 给出你对关系模式和关系数据库的理解

关系模式是静态的,比如我们看到的一张二维表的表头,即有哪些列构成,每个列的名称,类型啊长度等等; 关系是动态的,就是一张二维表的具体内容,就是除了标题行以外的数据行,因为表数据经常被修改,插入,删除,所以不同时刻,关系可能不一样。

其实,关系就是数学中的集合了,每一行就是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数据库与数据库模式的区别也如此

4. 在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中,把两个关系

关系数据库实现数据之间联系是候选码。

主码: 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若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名字不重复,则名字也是候选码,课任选名字或学号其中之一为主码。

候选码: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元组属性组的值是唯一的,没有重复的,则这个属性组是候选码。学号,身份证号。

外码: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R的外码。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

学生(名字,专业名),专业(专业名,专业号),专业号是学生关系的非候选码,又是专业关系的主码,所以专业号属性是学生关系的外码。

5. 数据库分解关系的基本原则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写叙述。

在数据库中,关系是元组的集合,所以关系模式要描写叙述元组的集合,当中包含那些属性,属性来自域,属性与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现实世界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变化,因而在不同的时刻,关系模式的关系也会有所变化。但是,现实世界的许多己有事实限定了关系模式所有可能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模式应当刻画出这些完整性约束条件。

扩展资料:

1、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式是型,而关系是值。

2、关系模式能够用五元组形式表示:R(U,D,Dom,F),当中R:表示关系名,U:表示属性集合,Dom,表示属性域(来自那个域),F:表示函数依赖。

3、可是普通情况下,我们通常把关系模式表示为:R(U)或者R(A,B)(当中A、B代表U中的属性)

4、关系是n个域的笛卡儿积的子集,组成关系的元组必须是笛卡儿积中使n目谓词为真的元组。所以关系模式必须描述该关系模式的关系全部元组。

6. 在关系数据库中,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的是

假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中有一关系模式R(商店编号,商品编号,数量,部门编号,负责人),如果规定:

(1) 每个商店的每种商品只在一个部门销售;

(2) 每个商店的每个部门只有一个负责人;

(3) 每个商店的每种商品只有一个库存数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上述规定,写出关系模式R的基本函数依赖;

(2) 找出关系模式R的候选关键字;

(3) 试问关系模式R最高已经达到第几范式 为什么

(4) 如果R已达3NF,是否已达BCNF 若不是BCNF,将其分解为BCNF模式集。

二、预处理

为了方便,我们用代号代表每个属性:

A—商店编号

B—商品编号

C—部门编号

D—数量

E—负责人

这样,有关系模式:

R(U,F)

U={A,B,C,D,E}

三、根据上述规定,写出关系模式R的基本函数依赖

为了消除关系模式在操作上的异常问题,优化数据模式,我们需要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处理。

7. 关系模式和关系数据库的理解

简单来说,数据库的关系模式的范式越高,则函数依赖越少,限制条件越多。 关系模式的范式中第一范式(1NF)是最基本的数据库模式。

第二范式(2NF)模式则是在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的基础上保证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

第三范式的模式则是在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的基础上保证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

BCNF:它是3NF的改进形式。若关系模式R是第三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这种关系模式就是BCNF模式。 纵观四种范式,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BCNF3NF2NF1NF, 1NF ,↓消去非主属性对键的部分函数依赖 ,2NF, ↓消去非主属性对键的传递函数依赖 ,3NF ,↓消去主属性对键的传递函数依赖 BCNF。

8. 数据库关系模式的分解

1.课程号->教师姓名 学生号,课程号->成绩 学生号->学生姓名 2.候选码是课程号,学生号 3.关系模式R符合第一范式。因为非关键字“学生姓名”部分依赖于关键字“学生号”不符合第二范式,因此只符合第一范式(1NF)

4.将R分解为3个表——S(学生学号,学生姓名)C(学生学号,课程号,成绩)T(课程号,教师姓名) 这样一来消除了非关键字对关键字的部分依赖,也没有关键字与非关键字的传递依赖。符合第三范式。

9. 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当关系的模型

数据模型有三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当前应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数据模型均是关系模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